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化转型大咖群研讨实录20210506

sunny 大数据架构师 2022-10-16

前言

群里的研讨实录已经变成信息流了太干了,不整理一下实在嚼不动...

以下为研讨实录,请查收:

中间件和中台

提问:

如何理解中间件和中台?

讨论:

简单来讲,中间件和中台核心功能都是解耦,但是中间件偏向于前后端之间复杂协议的转化,而中台更多的是对复杂功能的抽象与整合。

中间件属于纯技术的,为业务系统的技术开发服务的。中台一般是和业务结合,为业务提供服务的。中台的技术离不开中间件。

往深了讲,谈论这个需要有一致的架构参考,微服务实际上有一整套从业务到技术的定义和映射规则。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中间件逐渐不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概念被提起,而是在应用架构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就是现在普遍应用的“中台”,但无论是“技术中台”还是“业务中台”,都离不开中间件技术的发展。

在中间件技术发展的同时,企业应用系统越来越多、交互越来越复杂。

需要解决的问题慢慢地从“提升单个应用系统的开发效率”上升到“提升企业级不同应用系统的整体交互效率”,从“单个应用系统的开发框架”上升到“企业级应用的连接平台”。

单个中间件已经不能满足现状,因此架构开始升级,承载公共业务能力,变成搭建“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中间件”,它屏蔽的不是技术复杂度,而是将公共服务能力进行抽象、实现、加强,通过组合多个独立的、明确的公共服务,把业务实现变得更为简单。

传统中间件解决了业务实现的技术复杂性,而业务中台则解决了业务实现的“业务复杂性”。

“中间件”一定是在两层中间,为上层屏蔽底层的复杂性。

计算机软件架构中有一句名言:“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增加一个间接的中间层来解决” 。

这是软件架构设计的一个主要的设计哲学,用在了无数地方,也解决了无数的问题。

而且“中间”一词也是相对的,当有多层堆叠的时候,每一层都是其上下两层的中间层。

所以我们说“中间件”的时候,需要指明其上下文,否则容易出现表达与理解的不一致。

当我们说 AP AutoSar 或 CP AutoSar 是中间件时,这个中间件是很明确的 L.BSW 层语义。

即处于计算机OS与车载ECU特定功能实现之间,为 ECU功能实现层屏蔽掉特定处理器和计算机OS相关的细节,并实现与车辆网络、电源等系统交互所需的基础服务。

当我们称 “ROS/ROS2 为中间件”时,其含义与 “AP AutoSar为 中间件”并不是对等的关系。

ROS/ROS2 是作为机器人开发的应用框架,在机器人应用和计算机OS之间提供了通用的中间层框架和常用软件模块(ROS Package)。

而且 ROS团队认为这个框架做得足够好,可以称作操作系统(OS)了。L.FW 层在 L.BSW 和 L.APK 层之间,它为自动驾驶功能或场景的开发提供软件框架和基础组件。

对于其上层来说,它也是中间件。如果做得好,也可以称为OS,那就是“自动驾驶OS”。Anyway,一切都是相对的。

为了避免歧义,本文一般不使用“中间件”术语,如果使用也会明确指出是代表哪两层的中间。多数情况下,我们使用“车载控制器基础软件”代表任何汽车电子ECU都需要实现的基础软件功能,是计算机OS系统之上,ECU实际功能层(FW+APK)之下的中间层。代号 L.BSW。

举例:

用友服务端四大件:芯片、OS、中间件、数据库。

ACE、middle ,是连接数据库和业务的,并且提供了一些基础开发模块。后来做的中间件TAF,就丰富了很多,包括业务逻辑层低代码编辑,数据流监控,运维工具,故障诊断工具等等 。

感谢 @官工、@彭文华、@程大*、@黎绍*、@零下1度、@贺* 等大佬的深度研讨。

MRP应用

提问:

为什么MRP 物资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 应用不起来?原因是什么?

讨论:

1)销售预测不准确,导致经常对生产排期进行变化调整;

2)外协厂与自身ERP未完成接口联动,导致关键原料的库存与实际库存不匹配,辅料库存信息无法掌握(代采),出现主料够,辅料不足的情况;

3)部分关键原材合同为硬性要求合同,我方属于弱势方,采购量压缩和扩大时,上游方完全不能满足;其实除了基础数据之外,很多都是业务场景和本身信息化程度还不足造成的。

4)对生产过程的损耗等缺乏有效的管理,各种库存、使用等都没有精细化。

生产的损耗,其实还是其次,一般有良率控制,主要是对成品的成本和质量进行关注,MRP运算时主要考量的的是最低成品库位+销售预测+产线产能,然后通过BOM (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去反算需要采购的原料和制定生产排期。因为一般电子类产品都需要4-8周左右的生产与测试,有时候产能爆炸的时候,还需要和别人抢生产线的排期,时间就会更长,而良好的MRP会压缩原料供给的限制。

至于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可通过新设备传感器,旧设备部署sensor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基础数据维护问题。

感谢 @尘福*、@陈效*、@黎绍*、@李昕、@零下1度 等大佬的深度研讨。

数据治理

提问:

数据治理如何形成闭环?

讨论:

数据治理有时是整装待发,基础不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尤其数字化业务,很多自动化的工作完全开展不下去,又回头靠人拉肩扛。

比如有些行业历史数据字典没有,业务逻辑不清,人不愿意搭理你,数字化转型失败跟这关系很大。

所以,需要把业务、甚至财务人员拉进治理小组,高层主要是帮着仲裁。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他负责盖个戳子,其它都还是靠我们自己。

还有业务的大佬自己要心甘情愿改进数据质量,数据质量与业务质量强正相关。若涉及利益关系,推动受阻,适当的使用人效管理相关的奖惩制度辅助推进。

追问:

搞数据质量,把其他部门一起拉上做,这个办法是不是有点损?到时候会不会得罪一批人?还有,如何真正让业务动起来,是个难点。

讨论:

我经常说,数据治理就像河道治理,光是在河里清理垃圾是没用的。上面在源源不断的出垃圾,你捞不完的。

业务的人必须要拉进来,因为数据就是他们产生的。可以组成治理小组,业务是必须参与的一方。

业务自己不会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环保堵排水管,或者让他们提升排放指标,他们也不干。没有明确收益就是能推就推。

追问:

这是现状,前段时间,我们就选取一个指标做了系统分析,分析出一堆问题,很多问题业务不承认是他们的问题。

讨论:

谁愿意承认啊?换我,我也不承认。打死不承认。

不过,还有更好的选择。工作从来都不应该是对抗的。要转变思路,由对抗变成合作。要从治理中找到对他们好的地方,然后把这个好形象的描绘出来,讲给他们听。

要给别人设计一套“动力系统”,让他们持续的有动力做这件事情。就像是游戏公司设计的“游戏”,抢走孩子们学习的时间,不断的沉迷其中。

反之,如果你拿着棍子让他打游戏,不断的说他游戏打的烂,并且给他定任务,定指标,基本上过不了多久,他就不会玩了

从对方角度出发,对不知道对错的人,不谈对错,只谈利益。一切从人性底层的出发的设想,都更高级。

追问:

如果对业务数据录入数据质量这块,新增绩效考核,每月评比录入质量,在给予奖励,这样的引导方式是否合适呢?

人性不都是趋利避害吗,大多数企业的奖惩机制,都重在于惩,可能是由于人力成本的原因,之前是没有理由进行这方面投入的,但是数据质量的文化需要从政策上进行推进,在这方面的投入不会增加太多成本,具体的效果应该会比较好的。

讨论:

奖励和奖励是两码事。你玩游戏,游戏公司每次都给你钱吗?

游戏是娱乐吗~  工作还是要看绩效的 。

人的动力系统很复杂,但是仍然有迹可循。比如说即时反馈。说到奖励,大家只会说,奖励你钱。这些都是外在的奖励。外在奖励有个特点,就是效用递减。你必须持续加码才能得到最初的效果。甚至到最后,不奖钱,就骂你。

但是更有效的奖励是由内而外的。内在奖励是持久的,有生命力的,自驱动的,是可叠加的。

当年国民党,是给士兵发军饷的,一个月好几块现大洋!而我党呢?你猜发多少钱军饷?几乎不发钱。

而且,现金和现金也是不一样的。现在钱都打到卡上,多发1、2000根本无感。

不知道各位见过现场发现金没有?桌上摆一桌钱,开单了直接扔钱过去。那个状态,根本不需要其他任何管理手段。

这个场景其实不是仅仅是发工资,发的是欲望。也是根植于人性的欲望。

不过欲望在人性的力量中偏“兽性”,而理想、自我实现在人性的力量偏“人性”。所以发现金的手段不如激发更高级的自我实现。

毛选是通关秘籍,必须要仔细研读。

附有高清大图,公众号后台回复“核心驱动”即可自行下载。

感谢 @彭文华、@零下1度、@春*、@陈晓*、@whyme、@申* 、@符煜*、@王燕*、@朝闻道 等大佬的深度研讨。

数字化城市

提问:

各位有什么数字化城市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

回答:

华为于去年首提城市智能体理念,通过建设“眼脑手脉”齐备、全域协同、立体感知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智能系统。

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通过全场景智慧、全要素聚合、全地域交付、全周期运营“四全”能力,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坦率讲华为这个智慧城市的insight和布局有些空洞。政府、各类型企业、各类型其他组织在智慧城市里各有各的领地,要找到自己的领地,把自己地里的田耕好 ,而不是一味的蜂拥抢占市场。

智慧城市应该是各组强者的组合,像物业公司参与的是网格式城市服务,社交软件参与的是基础政务服务支撑,硬件公司参与的是新基建,各行各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关注数据打通和流程重构。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三大要攻坚的难题:

第一、国家、区域、各级城市的顶层设计、统筹统建难题

第二、各级行政部门间的职能系统打通问题

第三、即时计算的数据底座问题,解决时间和空间统一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将形成新的割裂。

涉及到我们国家政府机构的治理理念和工作模式重塑问题。

智慧城市应该是先解决服务于人的体系和服务于政的应用。再在这两条路上展开。

还有一点感想是,凡是市面上提到智慧**的,其实落地场景就是可视化大屏。各种所谓便民但一年用不到一次微信小程序和App

国内大部分认为的智慧项目,其实还是处于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阶段,业务监控阶段,通俗点讲就是业务数字化阶段。CIM如果可以集中BI后也是大有可为的。

感谢@pine、@球迷Long、 @观海听涛 等各位大佬的精彩讨论!

结语

“这个群学习氛围很足,因为大家都在面临国家提出数字化转型的这个题目,一边思考一边学习,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殊性和优缺点,在这里的观念碰撞可以使我们思路更加清晰,对未来的目标也更加肯定。每天在这里看大佬们聊天也是必修的功课。”

加油,数字人,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感谢阅读,本次分享的内容就结束了。也欢迎大家加我微信,咱俩私聊啊

推荐阅读

数字化转型架构群大咖研讨实录-20210325

数字化转型架构群沟通实录-20210326

数字化转型架构群沟通实录-20210323

数字化转型架构大咖群研讨实录20210425

数字化转型架构大咖群研讨实录20210428

数据产品架构群大咖研讨实录-20210426

大数据架构建模大咖群研讨实录-20210426


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